秀巢网:为什么家居业的品牌知晓度如此之低?

 
在家装行业工作了近10年的时间,对家居业的品牌相对熟悉一些,但每当我和一些行业外的朋友提及某些在业内非常知名的品牌时,他们的反应通常都是很茫然,表示从来没有听说过这些牌子,很多次我都在想一个问题:家居业的品牌知晓度到底有多低?近日,《华商报》记者做了一项调研,就“装修时买过哪些家具建材品牌?”的问题在西安街头对200名市民进行随机调查,调查的结果回答了我的问题,但同时也出乎了我的意料。
 
 
调查结果显示:32位市民能清楚准确说出家中买过的某些品牌;28位市民在旁人的提醒下能勉强回忆起一两个品牌;剩下70%的消费者都表示记不清家中使用的是什么牌子的家具建材。
 
这样的调查结果显然给家居也敲响了警钟:业内人士自认为是非常知名的品牌,在消费者那里却并没有留下什么印象。《华商报》给出了两个原因:一是消费者对产品性价比的关注超过品牌本身;二是经销商并不重视塑造品牌形象。我想接着进行一些探讨,试图从另外的角度寻求一些答案:
 
第一、 行业的低频属性
 
 
家居业是低频消费行业,一个普通消费者一辈子也买不了多少次家居建材产品,往往是不到购买的时候,就基本不会去关注,即使购买完成以后,就再也不去关心具体的品牌名称了。
 
这是很多人认为的家居业品牌知晓度低的原因之一,也是家居业经常为自己找的一个的理由。
 
但我恰恰对此并不认同。为什么呢?
 
低频消费行业并不乏品牌知晓度高者,比如说汽车行业,一个普通消费者,一辈子又能买多少次汽车呢?但这并不影响消费者对保时捷、宝马和奔驰等品牌的熟知和钟爱。
 
如果说汽车行业有一些身份象征之类的其它原因,那么,可以说说空调行业,同属低频消费类型,但消费者对格力、美的和海尔等品牌的熟知程度显然要高很多。
 
所以,我们应该进一步思考,同样是低频消费者行业,为什么这些行业能够取得这么高的品牌知晓度,而家居业却不能,一定还有另外的原因。
 
第二、 行业的低关注属性
 
 
另外一个原因,也是家居业普遍认可的原因,那就是家居业是一个低关注度的行业。无论家居业发生了多大的事情,消费者对此还是漠不关心。现实也的确是这样,就连这些年来,被曝光的多个儿童家具不合格品牌,其销量竟然也没有受到多大的影响。
 
那为什么前面提到的汽车行业与空调行业则不是这样呢?行业内一旦发生一些大的事情,许多人就会如数家珍般的熟悉。某个汽车品牌发生了召回事件,或者是推出了一款新车,就会引来万众瞩目;空调行业的董明珠哪怕是穿一件什么衣服,同样会引来议论一片。
 
如果这两个例子还不具备说服力的话,我们还可以再找一些其它的例子。比如,华为,在出手机之前,它的产品全部是非民用的,普通的消费者几乎从来没有机会使用,按理说也不应该有太多的关注度,然而,华为的一举一动也同样牵动着社会的神经,任正非的一篇文章,都能够在企业界激起惊涛骇浪。
 
有人会说,华为不同啊,华为是中国为数不多的世界五百强之一、华为是中国的骄傲、华为代表着一种精神等,总之,人们关注华为公司的程度要远远超过关注华为产品本身的程度。
 
问题的讨论越来越有有意思了。为什么有的企业,产品既不是高频消费类型,也不应该是广受关注类型,但他们的品牌却有着相当高的知名度,而家居业虽不是高频消费者类型,但毕竟还和普通大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,却无法做到这一点?
 
第三、 行业没有令人尊敬的代表性企业
 
 
从装修,到建材,再到家具,再到配饰,甚至再到家居卖场和超市,整个家居产业链上,不乏大批的上市企业,也不乏年产值超过百亿级的企业,但如果要问,在家居业谁最值得尊敬,多数人恐怕还真难回答出来,就连在家装行业工作了近十年的我,也很难回答出这个问题。
 
社会大众对一个企业的尊敬,更多是基于其精神层面的,哪怕是他从来没有使用过的你的产品。比如说,我们认同德国汽车,是对德国精湛工艺精神的认同;我们认同格力空调,是对格力潜心研发精神的认同,我们认同华为,是对华为全员奋斗精神的认同;我们认同同仁堂,是对同仁堂百年一诺精神的认同;我们认同老干妈,是对老干妈诚信经营精神的认同;我们认同褚橙是对褚橙奋发励志精神的认同……试问,在中国的家居业,有谁能够具备如此般备受认同的企业精神呢?
 
一个企业,只有将自己的企业精神和企业产品有机的融合在一起,才能够获得消费者精神层面的认同和尊敬,这样的企业,即使不属于高频消费行业,也不属于应该备受关注的行业,但社会大众也会自觉不自觉的成为它的拥趸者,而不仅仅是关注者。
 
我以上说的三个原因,其实就是一个原因而已,如果家居业内能够出现一家或者几家令人尊敬的代表性企业,就能够打破常说的低频和低关注度的魔咒,从而使得家居业也成为备受关注的行业之一,不再出现品牌知晓度如此之低的尴尬。知易行难,愿与家居业同仁共勉。